广播音响设备安装注意事项
(1)广播室设备的位置是根据施工图来确定的。一般工厂广播室容量在500W及以上的分别设置有录播室和机械室。也有的小型广播站把录音室和机械室合设在一起。
(2)广播室设备安装之前,应将吊项、墙壁粉刷、地板和隔音层做完;有关机柜设备的基础型钢预埋完毕;天线、地线应安装完毕,并引入室内接线端子上;进出线管槽预留位置正确,方可进行设备安装就位。
(3)设备开箱后,要认真按设备清单检查设备及其附件,收集保存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
(4)广播室设备的布置应使值班人员在值班座位上能看清大部分设备的正面,能方便迅速地对各设备进行操作和调节,监视各设备的运行显示信号。
(5)广播室的设备安装应考虑到维修的方便,设备间不应过份密挤。控制台与机架间应有较宽的通道,与落地式广播设备的净距一般不宜小于1500mm,设备与设备并列布置时,应保证间隔能便于通行,一般不宜小于1000mm。
(6)设备的安装应该平稳,端正,落地式设备应用地脚螺栓加以固定,或用角钢加固在后墙上。
(7)对于和外线有关的设备,其装置应尽量*近外线进入的地方,同时出考虑使用方便。这类设备最好直接装置在墙上,其装置高度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天线接线板装置在高度为1800mm处,分路控制盘和配电盘装置在高度为1200mm处(均指盘柜底边与地面之距离)。
(8)录播室的门房若装置播音信号灯,信号灯装置高度约2000mm。
(9)设备安装完毕,应对其垂直度进行调整,调整时,采用吊线锤和钢板尺进行。
1、
声压:声波传播过程中,在大气中因振动而形成的变化压强也即总压强与大气原始压强之差为声压,单位为Pa。
人耳的感知声压范围在1kHz时为0.00002Pa到20Pa,其下限0.00002Pa称可闻阈,上限20Pa称痛阈,超过20Pa,人耳将产生明显痛感。
为了便于实际应用,声压常以声压级来表示:
Lp=20lgP/P0 (dB)
式中:Lp——声压级(dB);
P——声压(Pa);
P0 ——参考基础声压,P0 = 0.00002Pa。
因此,人耳的1kHz感知声压级范围即为0dB(可闻阈)至120dB声压级(痛阈)。
声功率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能量,轻声耳语时声功率为0.001uW,而喷气飞机的声功率或大于10000W。声功率也常以声功率级Lw表示。
Lw=10lgW/W0(dB)
式中:W——声功率(W)
W0——参考基准声功率,W0=10-12 W0
声压级Lp (dB)与声功率级Lw(dB)有如下关系:
(1)用于球面扩散的声源:
Lp=Lw-20lgr-10.9(dB)
(2)用于半球面扩散(如声源*近地面时):
Lp=Lw-20lgr-10.9(dB)
上两式中,r为计算点与声源的距离(m)。
1、人的听觉特性
(1)音调
表示声音的高低,是人耳对声音频率的生理感受的表征。声音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音调并不简单地正比于声音频率,它还与声压大小和声波波形有关。
正常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知范围为10Hz~20kHz,称为“音频”。低于16Hz的称为次声,高于20kHz的称为超声。
在音频范围内,一般人耳对1kHz的纯音最为敏感,故常以1kHz划界,分为低频段和高频段。
(2)响度
表示声音的强弱亦即音量的大小,它是人耳对声音声压的生理感受的表征。一般地说,声压越大则响度越大,但响度并不正比于声压,它还与人的生理特性有关。
(3)音色
它表示声源所发声音的特色,是人耳用于区分相同响度的音调的两种声音的独特生理感受。例如人耳可以分辨出管弦乐中的琵琶声和胡琴声,它并不基于音调或响度的不同,而主要根据音色的差异来判断的。
(4)时间差和回声
一般人耳可以区别大于50ms时间差而先后到达的两个声音。直射声和回声的时间差常达近百毫秒乃至数秒。
当时间差小于50ms时,人耳一般难以区分。仅能感觉到音色和响度的差异。
(5)方位感
人们通过双耳定位,可以判断声音的方向和声源的方位,亦即具有方位感。人耳对水平方向的分辨能力较强,可以分辨出水平方向500~150范围内的声源方位的变动,对竖向分辨能力较弱,一般要大于600才能加以区分。因此,在布置扬声器时,为了保持视听方向的一致性,应使扬声器在水平方向尽量*近声源,而在竖向的位置高低往往影响甚小。
(6)噪声
人们愿意接受的声音谓之“信号”,信号以外的各种杂乱声音统称为“噪声”。
噪声对信号的妨碍程度称为“掩蔽效应”。它不仅取决于噪声的总声压级大小,还取决于噪声的频谱分布。信号和噪声的频率越接近,噪声的掩蔽作用也就越大。
2、混响与混响时间
人耳在接收到声源发出的直射声之后,还将陆续接收到从四面八方反射来的声音。在50ms内到达的反射声即所谓早期反射声是人耳不能区分的,它增加了直射声的响度,可视作直射声的一部分,同样它也增加了音节的清晰度,因而是有益的,称为有效反射声。而于50ms以后络绎不绝陆续到达的反射声使得声音在室内的传播产生延续,即所谓“交混回响”现象,简称“混响”,将对后到的直射声产生掩蔽,从而降低了音节的清晰度,这部分反射声称为无效反射声。
混响现象常以混响时间来表征。
从声源停止发声时刻算起,在室内可以断续听到声音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一般将声源停止发声后平均声压级自发声的原始值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规定为混响时间T60。
3、语言与音乐的声学特性
(1)语言的清晰度
语言听闻条件的最重要指标是语言的清晰度。清晰度可以用听众对预先规定的单音节语音的正确听闻率来表示。
音节清晰度=听众正确听到的音节数/测定用的全部音节数*100%
音节清晰度大于85%为良好;小于60%就表明听众费力难懂。
(2)频率范围
语言的频率范围与人的性别和使用的语种有关。一般在100~7000Hz之间。男性语言的平均基频一般约为150Hz,男低音歌唱家的基频可低至66Hz;女性的语言平均基频约为230Hz,女高音歌唱家可高至1kHz,且带有许多泛音(谐波),谐波频率可超出6Hz。语言能量的频率分布集中在1000Hz以下,以200~700Hz段最强,不同语种的标准平均频谱曲线略有不同。
音乐的频率范围比语言宽得多,各种乐器的频谱分布有较大的差别,一般在40Hz~15kHz之间。
音乐的谐波成份和结构比语言复杂,音色丰富。
(3)声压级范围
人长时间用正常嗓子讲话时,其平均声功率约为20uW,考虑到讲话声的方向性,故在讲话者前言1m处的平均声压级约为66dB,如果大声叫喊则可达85dB。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减少6dB。
(4)讲话的方向性
讲话者讲话时,其正面声音最响,背面最轻,即沿嘴唇前面有一定的方向性,声音频率越高,方向性越强。
(5)音量的动态特性
一般讲话时,音量的动态变化范围为30dB,音乐的音量变化范围更大一些,节奏变化也更快一些,通常约为45dB左右,交响乐的音量变化范围可达50~70dB,迪斯科音乐的最高声压超出105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