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深圳舞台灯光的发展(上)
舞台灯光在音响行业的应用日趋广泛,可以说不管在演艺界、娱乐界还是在影视界,随着艺术及技术的发展,灯光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了回顾那些曾经改变舞台灯光行业的创新技术,笔者做了一番调查,最终选出了从业者心中对推动舞台灯光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十大设备(或技术)。
1 滤色片(20世纪初)
在舞台上,从业者曾把着色的水或丝织物放在蜡烛或灯泡前,以获得色光,自从采用这种方式以来,这个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滤色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滤色片以凝胶薄膜为基片,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它一直没有商业化应用,但至今它依然通过名称“gel”影响着行业。滤色片如今仍然使用尺寸为20英寸×24英寸的基片,该尺寸源于Brigham公司最初制作滤色片时所用的玻璃片的尺寸。诞生于50年代的塑胶滤色片大多以醋酸酯薄膜为基片,英国Cinemoid公司和美国Roscolene公司研制这类滤色片,由于光源功率逐年提高(因而辐射出更多的热量),所以,到了80年代它们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随后,涤纶、聚碳酸酯薄膜等性能更优良的滤色片逐步取代了醋酸酯、凝胶薄膜滤色片,它们可经受大功率钨丝灯辐射出的热量。1969年,Berkey Colortran公司首次用沾染法制成了涤纶薄膜滤色片,其品牌名为Gelatran。现在.Rosco公司用挤压型聚碳酸酯薄膜制成了Roscolux牌滤色片;GAMProducts公司也采用沾染法研制出了涤纶薄膜滤色片系列产品,其工艺与Gelatran牌滤色片是一样的;Lee Filters和Apollo两家公司采用涤纶薄膜制成了介质膜滤色片。多年以来,产生色彩和明暗的方式方法增多了,但使用滤色片仍是获得合适色光的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2 椭球聚光灯(业界称其为成像灯) (20世纪30年代)
椭球聚光灯(采用椭球反光镜)诞生于1933年。在此之前,舞台灯具主要包括泛光灯、菲涅尔聚光灯和平凸聚光灯。成像灯的问世主要归功于工程师约瑟夫·利维(JosephLevy)和Century Lighting Equipment公司总裁爱德华·库克(Edward Kook),成像灯的名称——“Lekolite”中的前四个字母就是由他们两人姓氏中的前两个字母组合而成的。如今,Philips/Strand Lighting和Philips/Selecon公司将LEKOLite用作其灯具的品牌名,但“leko”常被误用来指代所有的成像灯。同年,Kliegl Bros.Stage Lighting公司推出了Klieglight牌成像灯。该灯内装有两块透镜和造型插片,可对光束进行控制。它可投射出轮廓清晰的光斑,也可通过调节透镜的前后位置来柔化光斑。
50年代,科研人员在灯具主光轴的焦平面处附设了一个光阑插槽,将造型图案片插入后可投射出图像,图案投影应运而生,并根据灯具的射距为其配置相应参数的透镜。随后又出现了变焦成像灯,在无需更换透镜的情况下就可改变光束角的大小,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Altman Lighting公司研制了360型成像灯(60年代石英卤钨灯诞生后又研制了360Q型成像灯),占据了成像灯市场的绝对份额,直到90年代初发明家大卫·坎宁安( David
Cunningham)研制了Source Four成像灯和新光源为止。在遭到某公司的拒绝后,他与ETC公司(Electronic TheatreControls)联手合作。如今,已有约200万台Source Four成像
灯,其使用范围遍布全世界。Rosco. GAMPProducts和CityTheatrical等公司生产成像灯的附件产品。